大棚里的甘蓝菜长势喜人

仲春时节,温煦的阳光洒在冀南大地上。成安县长巷乡温村的蔬菜大棚里暖意洋洋,绿油油的甘蓝菜长势喜人。温村党支部书记程传海说,再过1个月,这些甘蓝就可以上市销售了,预计集体收入将增加5万元。

在村集体的粉皮加工厂里,伴随着“咔嗒咔嗒”的机器运转声,一张张软韧透明的粉皮依次从轧辊上滑下。正在工作的程燕芬说:“咔嗒声听着一点也不麻烦,我们是计件工资,每响一声都是钱,一天能挣100块。”

近年来,温村通过壮大集体经济,推行规模化科学种植,大大提高了土地效益,让传统农业走上高效路,把经济“落后村”转变成了“富裕村”,蹚出了一条集体增收、村民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2020年,温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2万元。

先进的粉皮生产线

温村位于长巷乡西南5公里,地处成安、临漳两县交界处。和许多普普通通的农村一样,温村没有地理优势,缺乏自然资源,长期以来从事传统的农业种植,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是一个典型经济落后村。如何让村子强起来、村民富起来,是困扰温村多年的一个大难题。

2015年,温村在村“两委”换届中,选出了以程传海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村“两委”班子。长期以来,村集体没钱办事,带富能力不足的窘迫境况,让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干出一番样子来!

程传海长期在外从事物流运输工作,见得多,思路广。在他的带领下,经过考察学习、“两委”班子酝酿、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发展集体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才能实现民富村兴。

2016年,成安县温村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30万元,其中村集体资本占比53%,农户以土地流转形式入股,整合土地800亩,占到了全村土地的近三分之一。有土地、有资本、有种地的老把式,还有村“两委”班子带头,温村的发展应该是顺理成章。

但探索发展集体经济之路并不顺畅。传统的玉米、小麦种植不挣钱,那就尝试着种蔬菜,种附加值高一些的作物。基于这种认识,新成立的温村农业种植公司第一年种了40亩辣椒、30亩红薯,还有一些其他的传统作物。但到了年底,普遍认为产值较高的辣椒出现了亏损,而普普通通的红薯赚了钱,总算下来还是亏了3万元。

墩墩苗,才能长得更好。初战受挫,并没有让温村的集体经济就此夭折。相反,在郁闷的同时,程传海等人在进行深刻反思: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要先求稳再求快;贵的蔬菜固然经济效益好,但种植成本高、市场需求量小,风险也随之增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几经思考,他们最终把目光投向了玉米、红薯、甘蓝菜、白萝卜等这些普通作物。

普通作物未必不能挣钱,关键是要上规模、讲科学。温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就从大家习以为常的红薯开始。经过请教相关专家,再加上不断探索,温村总结出一整套符合本地红薯生产的“种植经”。3月底,从研究所购买红薯苗进行大棚栽种,利用先进技术进行脱毒,再培育新苗,把1棵变成5棵,然后进行大规模种植,成活率达98%以上,大大降低了种苗成本。在别人还没有开始着手种植时,温村的红薯苗已经下地,全垄覆盖。覆膜栽培成本虽高了一点,但可以抑制杂草,减少管理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地温,让红薯快速生长。早种早收,温村的红薯从7月初就开始上市,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能够持续不断供货,充分利用季节差赶个好行情。

栽种红薯

得益于规模化种植和科学的管理,温村的红薯极少有斑块、虫害,卖相好、品质高,在市场上广受欢迎。不仅成安、永年等周边县的各大农贸市场成了他们的固定商户,安阳、福建等外地商户也纷纷慕名而来,到田间地头坐等收货。2018年,邯郸美食林集团经过实地考察后,与温村签订了订单式销售协议。

在种植红薯的基础上,温村还种植了甘蓝菜、白萝卜等作物。因为成本低、市场大,这些大家看来不怎么赚钱的传统农作物种植,在温村的土地上焕发异彩,集体经济规模化种植呈现勃勃生机。

栽下“梧桐”,引来“凤凰”。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温村的种植业在业界内已小有名气,吸引多家大型种植业客商慕名而来。河北博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动与他们联系,并在温村试种4个高粱新品种,共200余亩。该品种节水节肥,丰产高效,当年即获得良好的收益。

2019年,温村与保定盈德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合同,由该公司提供玉米品种“万糯2000”并回收,温村负责种植管理。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他们科学种植统一管理,挑战“一年两茬”模式,即3月上旬种植第一茬春玉米,7月中旬收获鲜玉米出售;在收获的同时播种第二茬夏玉米,10月中旬再出售鲜玉米。按照这种模式,温村共种植鲜食玉米280亩,每亩地年纯收入在1000元以上。

为节约人工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温村购置了旋耕机、播种机、铲车等总价值达100万元的农机具,给传统种植注入了现代化的硬件力量,特别是红薯种植,从起垄、覆膜、滴灌到收获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为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温村还建设了先进的淀粉加工生产线,年生产粉条、粉皮5万余斤,经济效益达50万余元,形成了红薯“育苗、种植、储存、加工、销售”一条龙产销模式。

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有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贫困户和一些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2019年,长巷乡扶贫项目在温村落地,项目包括24个农业大棚,1个农产品深加工厂,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工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同时,辐射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户从事相关产业,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0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