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上海正式推出打响四大品牌“1+4+x”行动计划。目前实施已将近一年,进展和成效如何令人关注。上海打响“四大品牌”,无论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时间坐标,从上海、中国和世界的空间方位,还是从全局、格局、布局的操作视野,都彰显出新时代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涵、国际视野和战略价值。因此,需要我们从更高站位加以正确认识理解。

“上海服务”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

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在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从经济角度理解。其实,“上海服务”不仅包括服务功能、服务经济、服务民生和服务环境所需要的城市核心功能和服务能级提升应有的辐射度、带动力,也不仅是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经济带、服务全国、服务“一带一路”,最具挑战性、最为关键的是,“上海服务”的品牌价值要体现代表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合作和竞争中展示核心竞争力和具备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能力。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要在服务全国发展中发展自己。党和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都对上海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作为有期待、有要求。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浦东开发开放,不仅改变了上海城市整体布局和发展走向,也以站在地球仪旁看世界的视野,深刻影响、辐射、带动上海、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整体开放水平提升。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重要性”,是对上海以开放服务大局所发挥的城市核心功能的首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和上海服务保障有力、良好的城市形象全球展示,既是一次“上海服务”能力能级重大考验,也展现新时代上海城市的大气和全局意识,彰显“上海服务”在“开放中国”中服务世界的担当价值。

“上海制造”着眼打造全球卓越制造基地

150多年的近现代工业史使得上海工业制造曾作为“共和国的脊梁”,作出了特殊产业贡献。如何挖掘好、创新好“上海制造”积淀至今的许多优秀“老字号”“老品牌”,是传承工业文明的历史责任。

与此同时,新时代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不能只是躺在历史的美好记忆中,面对客观存在的现代服务经济占比70%的现实,如何针对“上海制造”存在的短板弱项,进行制高点布局和产业含金量赋能,既是新机遇也是挑战。由于人口、土地、生态、安全等因素,使得“上海制造”需要正视综合成本比较高、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企业创新动能不足、系统解决方案弱、世界级领军品牌企业数量不多等问题,重振“上海制造”新辉煌。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要率先实现制造高地的“三个突破”,即从消费互联网领域向工业互联网领域突破,从硬件技术为主向硬件软件系统集成技术突破,从单个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向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参与国际竞争突破。

二要构建上海制造新优势。以“智造”精品构建“上海制造”产品竞争新优势,如集成abb、库卡、发那科、安川及新松等世界级智能机器人产业;以世界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构建“上海制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如c919和c929航空产业全球总装集成优势;以现代服务型制造构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优势,如世界级的北斗导航、卫星产业、航天工程;以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构建世界制造品牌聚集地新优势,如特斯拉、上汽集团等世界级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以及产业链较完整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

三要发挥鼓励先进制造的品牌政策高点牵引,引导企业主体在自主品牌建设长期投入机制、运作机制、盘活机制方面有效突破。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如何在代表国家制造能力的先进制造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等进行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研发自主创新,争取全球合作开放创新,是塑造“上海制造”品牌全球卓越制造基地美誉度的当代含义。先进制造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的,“上海制造”能否在“中国制造”的重要“卡脖子”领域拥有核心关键技术的持续供给能力和话语权,是“上海制造”的重要使命,也将彰显“上海制造”品牌的世界引领价值。

“上海购物”体现消费牵引力和开放价值

商业文明是上海城市的优质基因。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商业历史和消费能力突出的现代消费城市,上海打响购物品牌是有基础和原生动力的。伴随消费需求升级以及消费对经济贡献度提升,“上海购物”如何在品牌集聚度、时尚引领度、消费创新度上全面提级,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城市,意义重大而深远。

国际消费城市核心功能首先表现在能吸引大量国际(境外)消费者、国际(境外)消费者消费占比达到相当水准,这不仅有赖于全球零售商品牌聚集度和全球知名品牌聚集度的提高,更有赖于能成为全球新品首发地、高端品牌首选地、原创品牌集聚地,而本土世界级设计师品牌崛起及其国际影响力增强是重要一环。如经过创新嵌入智能技术的“蝴蝶牌”新型便携式缝纫机,还有经过故宫著名珠宝文化设计师重新改进设计,从外包装格调、颜色选取、感官体验无不焕发出独特国际范的“百雀羚”,无不体现上海老字号经典品牌的新魅力。其次,国际消费城市核心功能还表现为国际知名商圈所具有的对全球高端消费者的地标性吸引力,如南京路、淮海路商圈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纽约第五大道、东京银座等比肩齐名,日前坐落在陆家嘴中心大厦的世界名店法国“老佛爷”试营业,将成为浦东世纪大道新商圈的地标名店。今后,应进一步精心规划布局好“名圈名街名店”商业设施,精心构建好通达便利的商务基础设施,精心营造好口碑消费体验的购物环境,精心供给好有竞争力的购物税价政策,充分利用每年举办的进博会日益强大的溢出效应和后延效应,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的跨境电商新平台和新业态模式,使得“上海购物”品牌在国家全面开放布局中更具全球话语权和对消费经济的牵引力,体现上海国际消费城市的底气和高站位,彰显“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开放价值。

“上海文化”要提升城市文化标识度

犹如乡愁之于乡村的文化附着,文脉之于城市能给予都市人归属感、认同感和尊崇感。上海自1843年开埠后,从原来松江府下属三流县城,短短80年便于1919年发展成为中国乃至远东的最大城市,背后所透视出的历史文化渊源,那是城市“细腻而活跃、清丽而雅致、重学而个性”的江南文化底蕴和作为近现代文明开放交流、多元包容产物的海派文化,“江南底蕴、海派特色”是对上海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符号的基本注释。而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上海这座城市所展现出的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凝聚成为上海红色文化的城市底色,与海派文化的城市特色、江南文化的城市原色共同构成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内涵和主色调。

对标世界顶级城市,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需要在城市软实力、城市精细化治理、城市公共文化、城市精神品格演绎上,在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城市文化名片的清晰度和标识度上,在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内涵的注入、互动、融合的良性发展生态上,更加凸显国际影响力。为此,需要着力抓好上海文化原创源头和码头这“两头”,做好上海特色历史风貌和文化遗产“两个保护”,铸好本土文化品牌和国际舞台“两个载体”,从而呈现给世界一个时尚、活力而又底蕴十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