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上海的公交事业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并在许多方面取得过傲人的成绩。14路、20路、71路、911路......每当乘坐在这些线路上是否会想到他们对于上海的重要意义呢?本所马上告诉大家答案。

上海双层公交溯源

1930年代中期,双层公共汽车行驶在街头

如今,只要一谈起上海的双层公交线路,很多人立即会想到911路。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双层公交车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驶上上海街头了。上海是远东地区第一个出现双层公共汽车的城市。1933年,英商中国公共汽车公司向英国司蒂文斯工厂(Tilling Stevens)定制了40辆双层公共汽车,并在1934年4月1日,将13辆双层车先行投入1路(由兆丰公园至虹口公园)汽车线上运营,这比香港开始有双层巴士运营要早15年。这种双层公共汽车车身全为精钢制成,造价高昂。上层设38坐席,下层设32坐席、12立位,每辆可载客82人。据说在当时双层公共汽车票价为全上海各类公交车中最高,而且车辆上层票价还略高于下层,堪比高级西餐厅消费。上海的双层公共汽车在当时堪称世界先进。

1989年《新加坡街道指南》中的新加坡巴士公司广告和上海引进的利兰双层车

911路开通于1993年,最初叫双层1路,自老西门至上海动物园。其最早的配车是来自新加坡巴士公司(Singapore Bus Service)经香港改造后的英国产利兰(Leyland)旧车。当时上海公交企业将其投入到2条双层专线上使用,即双层1路、双层2路,后分别改为911路和912路。911路途经上海知名繁华商街淮海中路,除了“买买买”,徜徉在梧桐树间仍能呼吸到其犹未散尽的优雅气质。路西端的武康大楼(诺曼底公寓)为近十年新崛起的“网红打卡点”,一些官媒此前还将武康大楼宣传为“景点”,甚至称其“不对外开放”……业主们情何以堪。

上海首条公交线路到底是谁?

90年代经典20路电车侧身局部

上海的老牌公交线路中,20路一定是热议话题。近年,有关部门还十分热衷于把它说成是上海第一条公交线路。对此,民间早有质疑之声了:20路是上海第一条线路,那么1~19路都去哪儿了呢?事实上,不论从历史学还是逻辑学角度来考量,这个说法都是无法成立的。(关于“上海公交百年是否等于20路电车百年的解读”请点这里回看。)

上海英商有轨电车线路最早开始行驶

上海的公交肇始于1908年3月5日开通的有轨电车线路,该线来往于静安寺与黄浦滩(设站在上海总会,即广东路外滩)之间。最初并无线路名称(就这一点而言,香港电车至今仍保留该传统),后定名为1路。因此,上海的公交创始线路是1路。我们拿今天的20路无轨电车线路来与早期1路有轨电车对照,发现二者总体走向相仿,但又不尽相同。因为当年哈同花园的南京西路一侧围墙外是没有“当当车”(上海人对有轨电车的昵称,与香港人所称“叮叮”一样)开行的,而今天的20路电车走的几乎是南京西路全程。

60年代初无轨电车“称霸”南京东路

20路无轨电车线开通于1928年9月27日,从最初的静安寺至兆丰公园(中山公园)的“短驳线”发展成为威海卫路(威海路)、福州路一线主力公交。1963年8月15日,因南京路全线停驶有轨电车,20路无轨电车以鼻祖公交1路有轨电车替代品的角色实现了华丽转身。就在2019年国庆期间,20路车厢还被打造为“移动公交博物馆”。92岁老电车线路又被赋予了承载城市历史的新使命。

2008年20路电车公交百年纪念版涂装(廖晖 摄)

中国无轨电车第一线

早期的14路无轨电车

1914年11月15日,英商上海电车公司(简称英电)开辟了上海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而且,更不得了的是:全球持续运营时间最久的无轨电车线路。该线自郑家木桥(今福建中路延安东路口)沿福建路至老闸桥(今福建中路北京东路口),线长1.127公里,后定名14路。那么,回到刚才的20路问题上,有关部门称无轨电车20路是上海第一条公交线路,但又同时承认14路是中国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既然同是无轨电车线路,难道中国第一就不能算上海第一?抑或是当时14路所开行的区域不属于上海?

90年代后期东新桥终点站处的“飞翼”空调电车(网络资料图)

14路终点站临近洋泾浜,乃英法两租界交界处,市面热闹。一旁的东新桥旧桥址北部的北海路、湖北路、海口路、浙江中路交会处,又曾是皮革业、纸扎业聚集成市的地方。由于这里的地形有利于电车转弯、调头、停靠,交通日趋繁忙,形成著名的交通枢纽。从50年代至到90年代,14路经历了多次延伸调整。1997年春节期间,14路所在的公交二电公司还自行研制了全国首辆冷暖空调电车,并投入到14路线路上运营,给这条中国无轨电车第一线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光环。(更多“14路电车微历史和沿线地标”请点这里回看。)

满眼“城门”的环城圆路

1950年公交指南中可见1路环城圆路汽车

满眼“城门”的线路示意图

环形公交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1949年前上海人还称环线为“圆路”。如1928年11月11日调整开辟的华商有轨电车3路圆路,其起终点都在小东门,沿中华路、民国路(人民路)绕城一周;1945年12月10日上海市公用局公共汽车管理处开辟公共汽车1路圆路,起终点在老西门,同样也环城一周。

1953年老西门中华路上行驶的21路无轨电车

1953年7月1日,上海电车公司开辟21路无轨电车环城线路取代了1路圆路汽车线,并创下了一个记录: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第一条使用国产电车车型和架空设备的线路。实现了架空线网自行设计、架空配件自行制造的目标。同时,开启了上海市中心以无轨电车取代公共汽车的发展方针,利用有限的汽车资源和能源开辟更多的公交线路,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公交线网,解决市民出行问题。

90年代中期的11路经典款SK561G型无轨电车

11路环线的老乘客可能还会记得,除了沿线经过的众多座“城门”(老西门、小北门、老北门、新北门……)外,在11路的站牌和行车报站都会将该线终点表述为“环城圆路”。事实上,这个环城圆路并不是一条道路的名称,也不是中华路和人民路的合称,而就是指的11路公交环线。因为这条“圆路”是循着原来上海古城的城墙绕行一周的,所以称之为“环城圆路”。用今天的话来解读,就是“绕城环线”。1962年9月1日开辟的11路环城电车线在2006年8月28日取得了新的记录:上海首条使用超级电容车的公交线路、世界首条实现快速充电技术商业化的公交线路。(更多相关链接有“11路环城电车历史”“上海环城圆路电车祭”。)

2006年投入使用的超级电容车(网络资料图)

中运量公交的前世今生

中运量71路是上海首条中运量公交线。但是,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在调整为中运量线路之前,71路本身就是一条很有历史的公交线。

穿行在延安西路江苏路口的中运量71路电车(张渊源 摄)

1946年3月,上海市公共汽车公司筹备处开辟自北京东路外滩至中正西路(延安西路)江苏路的3路公共汽车线路,1947年3月29日又新辟中正东路(延安东路)外滩至平凉路临青路的11路公共汽车线路。此二线于1956年初合并为31路汽车线,由平凉路军工路至天山新村,堪称当时全市最长公交线。1956年11月,31路更名为71路。1957年2月,71路分拆为75路(延安东路外滩至军工路)和新的71路(高阳路周家嘴路至天山新村,后又缩线为北京东路外滩至天山新村),1958年起延伸至天山支路,后又将东端终点站调整至延安东路外滩。1992年,71路延伸至茅台路水城路,深入仙霞新村新居丛中。延安高架路建成后,于1999年利用高架道路资源开辟了71路B线。2005年继续向西延伸至双流路,2006年71路B线停运。最令人瞩目的就在2017年,自延安东路外滩至申昆路枢纽的中运量71路开通,而原71路只得沦为中运量配套短驳线,并更名1250路继续运营。

动画电影《肆式青春》里的上海公交场景与茅台路水城路终点站实景对照

2018年8月4日,由绘梦动画创始人李豪凌、导演易小星、新海诚御用CG大师竹内良贵三人联合执导的长篇动画《肆式青春》(日本片名《诗季织织》)登陆全国艺联专线,在这张特别发布的“老街”宣传剧照中,我们看到了以茅台路水城路71路终点为蓝本创作的上海城市生活场景。经典SK661车型透漏出来的浓浓暖意,瞬间引起全城共鸣。

参考资料

[1]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公交编史组编:《上海陆上公共交通史》(上册讨论稿),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内部印行,1982.7

[2]杨钧泰:《上海电车史(1881—2000)》,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17.6

[3]Mike Davis:FAR EAST BUSES TRAMS AND TROLLEYBUSES SHANGHAI FROM 1908, DTS Publishing PO Box 105,Croydon,Surrey,2010

[4]上海市交通运输局公路交通史编委会主编:《上海公路运输史》,第一册近代部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7

[5]周源和:《上海交通话当年》(上海文化史小丛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8

[6]解放日报编:《开国那些年:1949—1953》,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9

[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上海新貌》,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9

[8]网络资料

策划·撰文·排版

张渊源

摄影

廖晖

张渊源

审校

蔚蓝海洋Blue ocean

朱达艺

徐曾祯

陈寒松

门牌地名上海掌故文化

公交电汽车沪上交通史

天主教会圣堂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