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一说起碌曲,“高寒偏远的牧区”就是人们的第一印象。县城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没有供人们休闲健身的广场,没有琳琅繁华的步行街,没有车水马龙来来往往,只是简单的几家店面,整条街道看起来有些萧索冷清。各个乡镇更是凋敝,干部最多只有二十几个,办公条件非常艰苦;村庄东零西落且交通不便,干群联系大多数情况下还要“奔走相告”,工作开展十分困难;群众思想观念传统封闭,基本都在牧场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没有稳定的安居点,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拮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寒的气候特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更主要的是,深受“重农牧轻商贸”传统思想和社会严峻形势的制约,“只有资源没有开发”的现状成为了扭转贫困局面最关键的梗,兼具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匮乏,碌曲的发展一度很是艰难。

十年来,碌曲县四大班子针对这种现状,审时度势地打破思想的樊笼,极力之所举,众智之所为,为碌曲的发展谋划、尝试了很多出路,坚定地以招商引资、开放开发为发展破题,改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盘活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帮扶弱、强基础、破瓶颈、树品牌,“生态立县、牧业稳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旅游富县、依法治县、开放带动、项目拉动”的战略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特别是在城区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强化党建保障、规范社会治理、筑牢生态底线、改善民生基础、脱贫攻坚帮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十年风雨兼程,十年攻坚拔寨,碌曲完成了从一座边远小城到一座高原生态旅游新城的“变身”。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油路向前延伸,一座座村落划地而建,一排排牧民新居铺陈开来;党的根基在碌曲扎的更加坚实,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可以说是有目共睹。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十年间,在碌曲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碌曲城市规划建设更加完善,相继建成了秀隆广场、步行街、月牙湖、体育场、“两馆”等建筑,陆续实施了郎木寺城镇建设、勒尔多南路和城区南北滨河防洪工程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棚户区改造的惠民项目也已经完成,投入大额资金实施了县城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齐整规一的居民楼和各类商铺临街而立,通畅、快捷的交通网络已见雏形,公厕、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逐渐完善,整个城市面貌较之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各乡镇,牧民定居点、易地搬迁、危旧房改造等一大批民生项目相继完成,农牧民群众有了宽敞明亮的住房;全县24个建制村已全部通了沥青(水泥)路,农牧户饮水安全比例、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都达到了100%,县境内国道、所有行政村及重点企业全部通宽带,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近几年,又举全县之力实施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大力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打造了“环境革命升级版”样板村,带动农牧户开展了院内“七改”,全力实施了清除垃圾“治脏”、规范秩序“治乱”、整治顽疾“治差”的三大整治工程,乡村面貌一改之前的萧条凋敝和“脏乱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十年来,碌曲深入实施了“1236”帮扶攻坚和“1+17+2”精准帮扶行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集中精力在改善民生方面实施了众多实事项目,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通过产业帮扶、项目帮扶、健康帮扶、教育帮扶专项资金帮扶和兜底保障等,全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大力实施了保障性安居工程,游牧群众有了定点住房,鞍马、牦牛被轿车、客货车辆和摩托车代替,衣着服饰、蔬菜瓜果、日用百货市场品种日渐丰富,老百姓的选择更多了,日子越过越好了。乡镇教育事业发展迅速,15年免费教育政策大力实施,控辍保学力度空前加大,师资队伍强了,幼儿园建起来了,所有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两免一补”和学生营养餐落实全覆盖,“上学贵、上学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各乡镇建成了若干村卫生室,医疗设备、医护人员配备齐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档案已基本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全面落实了“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报政策,县内三家医院均设置了“一站式”结算窗口;认真落实基本医疗特惠、大病保险、慢特病门诊治疗费用和残疾应急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等各项政策,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大幅度减轻。有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有了“乡村舞台”,有了村级文化活动室,有了农村互助老人养老院,有了文化体育健身广场,有了电视和移动电话,农牧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了对贫困群众的技术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牧民群众增收渠道增多。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特困供养标准不断提高,特殊人群补助标准也在国家政策优惠下逐年提高,社会福利院等养老机构完成建设并投入运用,社会持续和谐稳定,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近年来,碌曲认真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转型发展、脱贫致富的最大财富和最大优势,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严格执行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规划,认真组织实施了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草原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高度重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和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工作。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执法力度,严格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焚烧垃圾,全面推进河长制,严厉整治无序、非法采砂行为和自然保护区内的非法建设项目,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明显减少,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自觉。积极建设美丽乡村,从2015年开始,碌曲认真贯彻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除此之外,还实施建设了“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示范村建设,农牧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自觉融入甘南州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大局,实施了绿色旅游长廊和万亩油菜花观赏带建设项目,并在打造“高原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的过程中,成功举办了六届锅庄舞大赛暨香浪节活动,向世人展示了碌曲神奇迷人的形象,“小康”和“生态”两篇文章顺利谱写。

群众思想明显改观。随着碌曲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生活的富裕,人民群众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农牧民群众不再死守土地和牛羊,对新事物的排斥情绪也没有原先那么浓烈了,更多的年轻人纷纷走出家门、走出大山去务工、经商、求学。牧民们住进了温暖舒适的房子里,脱下了传统厚重的藏袄,穿上了艳丽时兴的衣物;除了酥油糌粑和牛羊肉外,各种时令蔬菜和水果也成了饭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不少群众饭后在广场上观棋健身、跳跳锅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藏、汉、回等不同民族的群众能够互帮互助、和睦共处。今昔对照,老百姓也认识到了,这样的好生活源自党的好政策,对党的依赖和信任与日俱增。从“要我致富”到“我要致富”,从排斥新生事物到追赶潮流,从认为读书无用到注重对子女的教育,群众的思想变迁明显而又深刻。

干部作风发生明显变化。过去当干部是比较舒服的,坐在办公室里,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拿着固定的工资。有些干部自视身份,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群众找他办事还要三番四次地上门求他。老百姓谈起国家干部,语气中总是带着一些意味不明的艳羡,干群关系难以亲密,干部作风慵懒散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十年探索,党的建设体系越发严密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成了治国理政的主题,成了各级党委必须承担的重任。十八大以来,针对干部作风建设,碌曲积极响应中央、省委和州委号召,相继开展了机关效能风暴行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县干部职工中大力提倡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使党纪党规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干部的思想道德高墙筑了起来,行为底线划了出来。现在,各级干部沉到基层、亲临一线的多了,遥控指挥、指手画脚的少了;与群众沟通交流时能平等相待、以情换情的多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少了,大家为民办实事的热情高涨了不少,吃拿卡要、与民争利的事更是很少发生;从县级领导到基层干部都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洁身自好,老百姓也愿意相信和亲近干部了,这是可喜的转变。

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碌曲的辉煌发展和巨大变迁是在曲折中寻求希望的实践成果,这是十年峥嵘岁月见证的真理。发展没有坦途大道,成功更不是理所当然。当下,碌曲依然有不能忘却的使命和必须承担的责任,帮扶之于碌曲,是民生之首,是赶超之策,更是战略和全局。要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事业,绘就碌曲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需要全县各族人民更加自强不息的精神、更加坚不可摧的信念和更加百折不挠的勇气。只要全县上下戮力同心,碌曲致富奔小康的路会越走越宽,碌曲的下一个十年会是一幅更加感人的新画卷。